摘要
探究肠道菌群变化对黄芪甲苷在2型糖尿病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前期实验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黄芪甲苷组、小檗碱组及黄芪甲苷与小檗碱联合用药组,每组5只。大鼠灌胃2周后,取其粪便进行肠道菌群16S rRNA测序实验。完成前期实验1 d后,在4组大鼠中开展黄芪甲苷的药代动力学实验。以人参皂苷Rb1(ginsenoside Rb1)为内标,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采用UPLC-MS/MS测定不同时间点黄芪甲苷血药浓度。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乙腈(A)-含0.2%甲酸的5 mmol·L-1甲酸胺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进样量5μL,柱温40℃;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方法经特异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稀释效应等确证适合用于血浆中黄芪甲苷的测定。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用DAS 3.2.8软件计算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黄芪甲苷入血吸收浓度在0~3.95 h呈正比趋势增长,3.95 h后黄芪甲苷浓度开始逐渐下降,36 h后代谢完全。小檗碱组、黄芪甲苷组、黄芪甲苷与小檗碱联合用药组分别较模型组黄芪甲苷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药峰浓度Cmax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药物改变肠道菌群后,但并不会必然导致皂苷类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发生变化。
-
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