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中国医院抗肿瘤药临床使用现状,评价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国家药品谈判等相关政策对医院抗肿瘤药使用的影响,为后续政策优化调整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2014-2019年连续样本医院抗肿瘤药物的品种结构、价格水平、使用金额、使用量进行分析,同时对2017年版医保目录调整中涉及的抗肿瘤药使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4-2019年,样本医院抗肿瘤药物通用名数量由107个上升到129个,但产品层面数量变化不大,新进及退出医院的数量保持稳定。6年来抗肿瘤药使用金额及频度持续增长,增速高于全部药品,6年复合增速分别达17.10%、12.12%。其中,代谢拮抗剂、植物生物碱等传统抗肿瘤药使用金额及使用量占比逐步降低,而蛋白激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等新型治疗药品占比不断上升,但此2类品种进口产品的使用比例较高,进口金额占比分别为67.85%、92.81%。2019年,蛋白激酶抑制剂使用金额在所有抗肿瘤药小类中排名第一。2017年医保目录调整后,虽然由于国家谈判带来价格降低,目录内抗肿瘤药使用金额增速及占比显著提升,但由于国家谈判采购政策实施,价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医院抗肿瘤药使用金额、使用量增速明显,近两年品种数有所回升。从用量上来看,医院使用抗肿瘤药物仍以传统化疗药物为主。新型抗肿瘤药物主要依赖进口,但使用金额已超越传统抗肿瘤药。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及品种谈判降价效果明显,患者抗肿瘤药品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
单位中国药学会; 沈阳药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