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与人工繁育鳄蜥游泳能力比较

作者:程瑞; 何明先; 钟春英; 罗树毅; 武正军*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39(01): 79-86.
DOI:10.16088/j.issn.1001-6600.2020031004

摘要

以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的57只成体鳄蜥和北娄片区野外的35只野生成体鳄蜥为实验样本,将其分为人工繁育的成体雄性组、非怀孕成体雌性组和野生的成体雄性组、非怀孕成体雌性组共4组。在环境温度26℃、水温26℃条件下,测定鳄蜥的游泳能力(瞬时游速和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和身体各项指标。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鳄蜥的游泳能力无性别差异(P>0.05);野生鳄蜥的瞬时游速(0.67±0.12 m/s)显著高于人工繁育鳄蜥(0.51±0.10 m/s)(F1,88=48.941,P<0.001),但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无显著差异(F1,88=0.594,P=0.443),性别和分组(人工繁育鳄蜥与野生鳄蜥)的交互作用对鳄蜥的游泳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鳄蜥的身体测量值与其游泳能力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鳄蜥的体质量、腹长、头体长、尾高、股骨长与其瞬时游速均极显著相关(P<0.01);鳄蜥的肥满度、尾周长、尾部体积与其瞬时游速均显著相关(P<0.05);鳄蜥的头体长、体质量、尾高与其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均极显著相关(P<0.01);鳄蜥的尾周长、尾部体积、肥满度与其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均显著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股骨长和尾部体积是影响鳄蜥瞬时游速的主要因素(P<0.001),尾高是影响最大持续运动距离的主要因素(P=0.003)。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繁育会导致鳄蜥游泳能力下降。为使鳄蜥的野外放归个体保持较好运动能力,应加强人工繁育鳄蜥运动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