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不同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46例患者给予全程优化急救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急救效果、分诊时间、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2组的急救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较高(P <0.05)。观察组的分诊时间及DN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后,2组的FM A评分及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后,2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穿透素-3水平均低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救治中,全程优化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可提高急救总有效率,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其炎症因子水平。
-
单位南通大学;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