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于汉语的格类型,最近有一些新的观点,认为汉语既有一些作格型语言的特点,又有一些宾格型语言的特点,因此是一种"作格-宾格混合型语言"。我们认为,所有的语言在不同层面上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混合性,因此对"格"类型的讨论要区分不同的层面,尤其是汉语这种语用驱动的语言。从话语角度来看,汉语倾向于"话语宾格型语言":及物动词的施事(A)与不及物动词的唯一论元(S)倾向于用代词或零形式编码,主要用于表达旧信息,具有统一的话语功能。A与S的对齐促动了主格范畴。同时,在跨小句回指联系中,S/A联系远远超过S/O联系。因此,在话语层面,汉语更倾向于宾格型语言。在话语中,有两种相互竞争性的话语动因:保持话题连续性(守旧)与引进新所指、新信息(纳新);作格型语言和宾格型语言形成的动因是"纳新"和"守旧"两种话语力量竞争的结果。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