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牟宗三以亚里士多德之"动力因"与"目的因"对《乾·彖》进行分疏,以"终成原则"解说其中的"目的论"意涵,指明天命不已之创生必以万物性命之贞正为其归宿,进而于万物之"各正性命"中分疏出"存在之理"与"形构之理",前者担负存在论层面万物之"实有",后者由气之结聚担负物之结构与相状。此与近世以来重"生生"者迥然有别,后者重在"新新不已""故故不留"之刚健活泼的创造精神而于个体物之贞正不甚重视。依《易传》而言,近世之论者更重视易相中"变易"的一面,而牟宗三则更为看重"不易"的一面,并视之为儒家将宇宙领悟为"实有"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