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德国小蠊携带的可培养菌,了解其携带细菌与生境的关系。方法 对2020年12月—2021年11月以实验室养殖的和2021年在武汉地区农贸市场采集的德国小蠊为材料,收集其粪便、体表、肠道、全虫样本,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分离纯化菌株,通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鉴定。结果 共分离到43属85种383株可培养菌,其中粪便样本检出细菌13属18种52株,体表样本检出细菌33属56种156株,肠道样本检出细菌23属31种75株,全虫样本检出细菌17属28种100株。实验室养殖和市场采集的德国小蠊有不同的菌落构成,实验室养殖的样本中检出细菌前3位分别为柠檬酸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肠球菌属,市场采集的样本中检出细菌前3位分别为肠球菌属、沙雷菌属、乳球菌属。市场样本的细菌群落比实验室样本的更加多样化,不仅检出病原菌和条件致病菌,也发现大量在各行各业具备生物学价值的细菌。结论 德国小蠊携带多种细菌,菌群构成受饮食结构和栖息地的影响。德国小蠊在传播疾病方面的危害不容忽视,也应注意到其携带细菌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 单位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