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治疗方式对外科高危老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叶蕴青; 王银堂; 李喆; 王墨杨; 许海燕; 张文佳; 刘庆荣; 牛冠男; 吴永健*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7, 45(01): 13-18.
DOI: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7.01.004

摘要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及药物治疗对外科高危老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SA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在阜外医院住院治疗的≥65岁外科手术高危SAS患者242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 将患者分为TAVI组(81例)、SAVR组(59例)和药物治疗组(102例)。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 主要终点为1年内的全因死亡;次要终点包括心功能(NYHA分级)、血管并发症、瓣膜功能、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新发心房颤动、卒中、出血、起搏器植入、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再住院。使用Kaplan-Meier法估计和绘制生存曲线, 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病死率的组间比较。结果 (1)在基线资料中, 3组患者的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Ⅲ和Ⅳ级、合并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轻和中度二尖瓣反流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TAVI组的STS评分高于SAVR组[(7.28±4.98)分比(5.67±3.49)分, P=0.036]。(2)在围手术期并发症中, TAVI组植入起搏器[11.3%(9/81)比0,P=0.025]和轻度瓣周漏的比例均高于SAVR组[29.6%(24/81)比1.7%(1/59), P<0.001]。(3)治疗后1年, TAVI组再住院的比例低于SAVR组[3.0%(2/67)比22.7%(10/44)P=0.005], 起搏器植入的比例高于SAVR组[17.5 (12/67)比0, P=0.008];TAVI组和SAVR组治疗后1年的全因死亡比例均低于药物治疗组[5.8%(4/67)和11.4%(5/44)比54.9%(50/91), P均<0.05], 而TAVI组与SAVR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2)。(4)与基线比较, TAVI组和SAVR组术后1年心功能Ⅰ和Ⅱ级的比例增高, 而Ⅲ和Ⅳ级的比例减少(P<0.001);药物治疗组治疗后1年心功能Ⅰ和Ⅳ级的比例减少, 而Ⅱ和Ⅲ级的比例增高(P=0.020)。(5)生存曲线显示, TAVR组和SAVR组的生存率均高于药物治疗组(log-rank检验, P均<0.001), 而TAVR组和SAVR组之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 P=0.062)。结论对于外科手术高危的老年SAS患者, 单纯药物治疗预后较差。TAVI及SAVR改善1年生存率的作用相似, 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有所差异。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