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颈管腺癌标准与分类286例宫颈腺癌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作者:吕炳建*; 石海燕; 邵颖; 刘琴; 吕卫国
来源: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1, 50(09): 1014-1019.
DOI:10.3760/cma.j.cn112151-20210524-00374

摘要

目的探讨国际颈管腺癌标准与分类(IECC)在中国妇女宫颈腺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宫颈腺癌病例286例, 复习HE切片, 按IECC重新分类, 分析各组织学类型与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人乳头状瘤病毒(HPV)mRNA原位杂交(RNAscope)结果、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宫颈腺癌发病年龄19~77岁(中位年龄47岁)。FIGOⅠ期223例, Ⅱ期22例, Ⅲ期38例, Ⅳ期3例。按IECC分类, HPV相关腺癌(HPVA)213例(74.5%)、非HPV相关腺癌(NHPVA)60例(21%)和腺癌-非特指类型(NOS)13例(4.5%)。HPVA、NHPVA的组织学亚型分别以普通型(156例, 54.5%)和胃型(46例, 15.9%)最常见。HPVA、NHPVA和腺癌-NOS, p16阳性占比分别为173/188(91.8%)、17/64(26.6%)和8/13, HPV mRNA阳性占比分别为144/161(89.4%)、0/18和7/13。与HPVA相比, NHPVA具有发病年龄大、FIGO分期高、神经侵犯、脉管内瘤栓、p53突变型表达率高等特点(P<0.05)。年龄>47岁、NHPVA、胃型、FIGOⅡ~Ⅳ期、脉管内瘤栓、神经侵犯、p53突变型表达等为总生存、肿瘤复发的预后不良因素(P<0.01)。在HPVA, 黏液型组预后比普通型组差(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 FIGOⅡ~Ⅳ期、NHPVA和p53突变型表达是宫颈腺癌总生存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FIGOⅡ~Ⅳ期和胃型腺癌为肿瘤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IECC将宫颈腺癌分为HPVA和NHPVA有很好的病因学、临床病理意义与预后评估价值。

  • 单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