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1月17日,由张伯礼院士、晁恩祥国医大师牵头制定的《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转阴后常见症专家共识》发布及解读会在京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刘平宣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转阴后常见症专家共识》发布公告,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陈俊峰主持发布环节。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表示,经过三年来的抗疫实践,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展示,成为疫情防控“中国方案”的亮点。随着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迫切需要发挥中医药在促进康复、减少重症等方面的优势。该共识的制定,既充分体现了张伯礼院士等专家心系国之大者、全力为一线和群众做实事解难题的大医精神,又充分展示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的良好风貌,对于更好地服务抗疫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提升中医药的贡献度具有重要意义。在专家解读环节,张伯礼对《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转阴后常见症专家共识》的制定背景和总体情况进行了介绍。他表示,“防重症、促健康”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点任务,很大一部分感染者转阴后还存在乏力倦怠、咳嗽、咳痰、嗅味觉减退、心慌、出汗等问题。该阶段身体免疫系统在修复中,身体多个组织器官在病毒和炎性介质打击下产生损伤,虽然已经转阴,但还处于康复阶段,身体并未完全复原。从中医角度来说,邪气虽然已退,但正气未复,出现了气阴两虚/余毒未净的症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