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赣北-皖南地区陆续发现了一批斑岩-矽卡岩钨矿床,构成一个新的世界级钨成矿带——江南钨矿带。位于该成矿带东北段的皖南地区发育大量与弱分异氧化性花岗岩相关的钨多金属矿床,目前这类矿床缺乏基于矿物原位地球化学的精细研究,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认识不清。本文选取皖南地区两个代表性钨多金属矿床——竹溪岭和逍遥矿床为研究对象,开展白钨矿原位成分分析,揭示矽卡岩体系成矿流体性质、物化条件变化以及水岩反应影响,并探讨江南钨矿带内钨成矿条件差异。白钨矿原位成分分析能够精细厘定矽卡岩形成过程的氧逸度、pH值、温度、成矿流体组成变化以及水岩反应等信息。逍遥矿床和竹溪岭矿床的白钨矿均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早期进变质矽卡岩中白钨矿(Sch-1)的Mo含量最高,REE表现为轻重稀土分异的右倾曲线,具有负Eu异常,与成矿母岩REE配分类似,指示早期流体是相对富Cl的岩浆出溶热液; Sch-2产于退变质矽卡岩阶段,其轻重稀土分异变弱,有一定的正Eu异常,REE和Mo含量较低,推测早期Sch-1结晶摄取大量的LREE,导致后期流体轻重稀土比值降低;脉状产出的白钨矿(Sch-3)形成于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其REE、Nb、Ta和Y等元素含量显著高于Sch-1和Sch-2,REE表现为轻重稀土分异弱的平坦型曲线,发育弱正Eu异常,暗示晚期流体更加富F。本文研究认为从早期Sch-1到晚期Sch-3,白钨矿Eu异常变化不一定反映氧逸度变化,而更可能反映的是水岩反应制约;此外,白钨矿的Mo含量相对于Eu异常更能够有效地反映体系的氧逸度特征。与逍遥矿床相比,竹溪岭矿床石榴石的钙铁榴石组分含量较低,锰铝榴石组分含量高,白钨矿Mo含量(630×10-6~18813×10-6)显著低于逍遥白钨矿(8700×10-6~74478×10-6),指示竹溪岭矿床相比于逍遥矿床是相对还原的钨矽卡岩体系。前人认为江南钨矿带中相对于赣北还原型钨矽卡岩矿床,皖南地区矿床总体上属于氧化型,基于竹溪岭矿床和逍遥矿床的对比表明皖南地区钨矿床之间氧化还原状态存在差异。氧逸度和成矿岩浆岩的分异程度是制约皖南地区矿床规模大小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