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膜填塞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巨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巨大黄斑裂孔患者56例5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17例17只眼, 女性39例39只眼;年龄(64.23±9.30)岁。患眼裂孔最小直径(827.36±83.16)μm。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采用中文版视功能问卷NEI VFQ-25进行视觉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PRF组和内界膜(ILM)组, 各28例28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1.588)、性别构成比(χ2=0.760)、BCVA(Z=-0.400)、裂孔最小直径(t=-0.604)、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CBFA)(t=1.331)、NEI VFQ-25得分(t=0.921)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均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 PRF组以PRF膜填塞裂孔, ILM组以ILM翻转填塞裂孔, 充分气液交换后填充无菌空气。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采用与手术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 对比观察两组患眼BCVA变化、裂孔闭合形态、CBFA以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组间比较, 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组内比较, 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手术后6个月, PRF组、ILM组患眼中, 裂孔闭合分别为27(96.4%, 27/28)、26(92.6%, 26/28)只眼;BCVA中位数均为0.70;CBFA分别为(1.99±0.20)、(1.91±0.18)mm2;NEI VFQ-25得分分别为(81.36±12.39)、(78.39±10.12)分。与手术前比较, PRF组、ILM组患眼手术后BCVA(Z=-4.636、-4.550)、CBFA(t=-27.115、-31.135)均显著提高, NEI VFQ-25得分(t=-15.557、-10.675)显著增加,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眼间手术后BCVA(Z=-0.167)、CBFA(t=1.554)、NEI VFQ-25得分(t=0.980)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26、0.126、0.331)。结论 PRF膜填塞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巨大黄斑裂孔与ILM填塞疗效相当, 均可提高患眼裂孔闭合率, 改善视力和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提高脉络膜血流灌注。
-
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