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段阿都塔地区晚三叠世和早白垩世酸性侵入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发现,晚三叠世侵入岩锆石U-Pb年龄为222.8±4.9 Ma,早白垩世侵入岩锆石U-Pb年龄为127 Ma。晚三叠世中粒二长花岗岩为弱过铝质—强过铝质钾玄岩系列,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具中等—强负铕异常,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为俯冲晚期或者同碰撞阶段的产物。早白垩世侵入岩包括中粒花岗闪长岩、细粒二长花岗岩和斑状二长花岗岩,为准铝质至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具中等负铕异常,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为拉张环境的产物。通过对比大兴安岭北部岩浆-构造特征发现,晚三叠世中粒二长花岗岩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俯冲作用有关;早白垩世侵入岩为拉张环境的产物,其与晚三叠世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较大,说明二者具产生于不同的构造体制下,早白垩世侵入岩主要受古太平洋俯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