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CG)的光热治疗(PTT)性能及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方法 利用紫外和荧光光谱对ICG的光物理性质进行表征;测定不同质量浓度ICG(0、12.5、25、50、100和200 mg/L)的光热升温曲线,评估ICG的光热转化性能;取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与不同质量浓度的ICG溶液(0、50、100、200和500 mg/L)混合,通过MTT实验检测ICG的细胞毒性;取1×1010CFU/mL的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加入到96孔板中,将实验分为7组:PBS组、ICG组(500 mg/L)、激光照射组(1.5 W/cm2的808 nm激光照射10 min)、ICG+0.33 W/cm2激光照射组、ICG+0.66 W/cm2激光照射组、ICG+1 W/cm2激光照射组、ICG+1.5 W/cm2激光照射组,观察并记录存活的菌落数,分析基于ICG的PTT杀菌效果。结果 紫外吸收光谱证实ICG在808 nm处具有较强的光吸收能力;ICG溶液(质量浓度为200 mg/L)经功率密度为1.5 W/cm2的808 nm近红外激光照射10 min后,温度可升高23.3℃,而纯水的温度仅升高了4.8℃。ICG不同质量浓度组即50、100、200、500 mg/L组的细胞生存率分别为81.87%±2.69%、81.47%±2.94%、82.92%±2.61%、80.44%±2.9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02,P>0.05)。不同功率密度激光照射组即0.33、0.66、1、1.5 W/cm2组的细胞生存率分别为97.21%±1.59%、94.92%±1.98%、93.89%±1.38%、93.03%±2.3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64,P>0.05)。杀菌实验中,与PBS组比较,ICG+激光照射组随着激光功率密度的升高,细菌存活数量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800,P<0.01)。结论 ICG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光热治疗性能,在近红外激光照射下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杀灭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转化应用价值。
-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