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老年慢性疾病,其发病过程缓慢、隐匿,在学术界素有“沉默杀手”之称,而随着机体衰老,肌肉、骨骼和脂肪的生理变化在表型上较为明显。目前针对“肌-骨-脂”与骨质疏松症发病关系的研究较少。目的 初步探讨骨质疏松症与肌-骨-脂的关系。方法 2019-07-19至2021-01-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招募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08例,记录其一般资料[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检测T值、脂肪质量、肌肉质量和骨矿含量,ELISA法检测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保护素(OPG)等骨形成相关指标;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分组(49~58岁31例、59~68岁57例、≥69岁20例),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的身高、体质量、BMI、T值、脂肪质量、肌肉质量、脂肪百分比和骨矿含量。根据T值将患者分为正常组(T值≥-1.0,n=20)、骨量减少组(-2.5<T值<-1.0,n=38)、骨质疏松组(T值≤-2.5,n=50),比较不同组别间脂肪质量、肌肉质量、脂肪百分比、骨矿含量和骨形成相关指标。结果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49~58岁患者相比,59~68岁、≥69岁患者T值降低(P<0.01)。与正常组相比,骨质疏松组脂肪质量降低,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骨矿含量降低(P<0.05)。与骨量减少组相比,骨质疏松组肌肉质量、骨矿含量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骨质疏松组OPG、BMP2降低,骨量减少组BMP2降低(P<0.05);与骨量减少组相比,骨质疏松组OPG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降低(P<0.05)。结论 “肌-骨-脂”之间的动态平衡与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可能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下降,血清BMP2、OPG和Bcl2含量降低,这可能与凋亡蛋白不能很好地发挥抗凋亡作用和促骨形成作用,使得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形成活动减弱有关。
-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