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往研究庄子之"德"多囿于内篇,同时相对于"气变而有形"而言,"德"所指的是游心于道的状态,心或神从何而来?往往没能确切地说明。以文本整体为视域,通过考察"光""天""天光""心神""性"范畴与"德"之间的内在关系,从"德"之本源、状态、衰败和修养层面揭示其内在理路相对比较明晰。具体而言,"德"本源于"天光"的布施而降于人,赋予心灵以正直、泰然、安定、和谐、宁静、缄默、清纯、平静等自然状态,心神保此状态乃是"德"。由此"德"构成了心神存在的形上依据,而"光"是形成心神的直接本源。如同"光"在受外物遮蔽下曲而不直、不能普照万物一样,心神受外物形名、仁爱、法度和情欲的困扰而散乱,由此失去了自然状态,"德"遂衰败。鉴于此,需要"吾丧我""无为言之""莫若以明""成和之修""安之若命""性修反德"等修养功夫返归自然状态,与德相合、与道相辅而行,而其德论的意图主要是破除德之"伪"而挺立德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