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与英法联军的"八里桥之战",通过著名电影《火烧圆明园》而被大家所熟知。特别是奋勇冲锋的蒙古马队和死战不退的清军旗手,给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从双方的第一手战报进行双向研究,还原那场"八里桥之战"。英法联军的家底"贼队不过五六千名,所恃者炮火猛烈,固结死党,无论如何攻击,致死不退。"这是清军骑兵指挥官僧格林沁在战后奏报的情况。应当承认,这段奏报文字大体上还算符合实际。在八里桥战斗中,法军参战兵力约为2800人和12门大炮,英军则投入了3200人(其中约1000人未参与战斗)和15门大炮。仅从人员-火炮比例来看,4.5门炮/千人的比例,基本上属于19世纪中叶欧洲军队的普通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