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工业能源消耗和居民生活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作为研究对象,用建成区占总面积的比例、非农工业人口和城镇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比例等3个指标来衡量城市化率,分析1995—2012年间城市化过程中碳排放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全国的碳排量以及人均碳排放量在1995—2012年间整体上呈上涨趋势,可分为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和增速下降3个阶段。单位产值的碳排放呈整体递减趋势,递减速度变缓。2)各省份碳排放随城市化率增加的区域差异明显,北京、上海、天津均是碳排放相对较低和城市化率相对较高的地区。3)从3种单位城市化率的碳排放来看,绝大多数省市出现2000年下降之后再上升的趋势。内蒙古自治区单位土地城市化率的碳排放最高,单位人口城市化率(非农业人口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碳排放最高的是河北、河南和山东。4)城市化过程中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也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对各省份而言,能源结构对碳排放影响有限,能源强度对各省区碳排放的贡献为负,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贡献有正有负,而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对碳排放的贡献几乎均为正。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区域碳排放削减的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