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青年学生对自身HIV感染相关行为的风险感知情况, 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9-11月根据国家统一方案, 采用方便抽样在广州市5所不同类型高校中, 按照每个年级至少抽取1个班级, 每所学校完成不少于600名青年学生的方法, 开展横断面调查。无序多分类logitsic回归用于构建风险感知模型, 分析不同风险感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青年学生7 346名, 自评HIV感染风险较低者占90.58%(6 654/7 346)。风险感知与行为相符者占89.10%(6 545/7 346)。风险感知与行为不符者占10.90%(801/7 346), 其中低估风险者占19.10%(153/801), 高估风险者占80.90%(648/801)。无序多分类logits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控制其他因素后, 相比于未发生过性行为组, 有性经历且首次性行为年龄<18岁是低估风险的危险因素(OR=129.39, 95%CI:73.28~228.48), 同时也是高估风险的危险因素(OR=1.76, 95%CI:1.04~2.99);有性经历且首次性行为年龄≥18岁是低估风险的危险因素(OR=70.56, 95%CI:42.72~116.53), 但与高估风险无关;女性、其他学校类型、非异性恋取向、自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一般或不了解是高估风险的危险因素, 但与低估风险无关。结论广州市高校青年学生总体风险感知情况良好。个体因素、教育因素和性行为经历均是HIV感染相关行为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 提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推迟首次性行为的年龄, 有利于提高青年学生风险感知能力, 进而主动寻求健康服务措施。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