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24在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中表达差异及其意义

作者:王小林; 邵宏敏
来源: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0, 47(05): 489-493.
DOI:10.16636/j.cnki.jinn.2020.05.006

摘要

目的探讨miR-124在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中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8例(观察组),再选择体检结果显示为健康者50例(对照组)。治疗前,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miR-124相对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治疗3个月后,对治疗前与治疗后miR-124相对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并根据治疗结果分为良好组与不良组,比较两组的miR-124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miR-124的相对表达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05)。治疗后3个月后,观察组的miR-124的相对表达水平较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5)。良好组和不良组在年龄、性别、体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高血压、高血脂及miR-124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发现,在预测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后预后时,高血脂的AUC曲线下面积为0.742;高血压的AUC曲线下面积为0.705;血清miR-124相对表达水平的AUC曲线下面积为0.821。以最大约登指数计算得出最大AUC面积相应参数截止值,高血脂为5.220 (敏感度=60.00%,特异性=85.70%);高血压为1.965 (敏感度=75.00%,特异性=69.00%);血清miR-124相对表达水平为4.225 (敏感度=80.00%,特异性=78.60%)。结论 miR-124表达水平有可能作为血管性痴呆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指标。

  • 单位
    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