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颈椎曲度与颅颈交界区曲度及韧带骨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骨科行颈椎X线及CT检查的458例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资料, 男265例、女193例, 年龄(57.02±10.41)岁(范围22~87岁)。在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上, 依据颈椎矢状位形态将C2~C7整体曲度后凸或节段后凸角度>4°者纳入颈椎后凸组(进一步分为S、R及C型颈椎后凸组), 将无颈椎后凸患者中节段Cobb角<-4°者纳入颈椎前凸组, Cobb角为-4°~4°者纳入颈椎曲度变直组。分别测量C2~C7整体曲度、C0~C2曲度, 分析颈椎曲度与颅颈交界区曲度参数的关系。采用颈椎CT识别颈椎及颅颈交界区韧带骨化, 包括后纵韧带骨化、项韧带骨化、黄韧带骨化、横韧带骨化、齿突尖韧带骨化、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 DISH)及齿突加帽征(capped dens sign, CDS), 分析颈椎曲度与韧带骨化的关系。将颈椎正中矢状面CT骨化结构长度占寰椎前弓后上缘至枕骨大孔前下缘之间距离超过2/3定义为3度CDS。结果颈椎前凸组245例、颈椎曲度变直组114例、S型颈椎后凸组53例、R型颈椎后凸组36例、C型颈椎后凸组10例。所有患者中, C2~C7整体曲度与C0~C2曲度呈负相关(r=-0.45, P<0.001)。R型颈椎后凸组患者C2~C7整体曲度与C0~C2曲度呈负相关(r=-0.58, P<0.001), 颈椎前凸组(r=-0.10, P=0.124)、颈椎曲度变直组(r=-0.11, P=0.233)、S型颈椎后凸组(r=-0.01, P=0.943)、C型颈椎后凸组(r=0.03, P=0.946)患者的C2~C7整体曲度与C0~C2曲度均无相关性。CDS的发生率为38.4%(176/458), 其中3度CDS发生率为17.9%(82/458)。R型退变性颈椎后凸与3度CDS的发生相关(r=0.10, P=0.030)。所有颈椎后凸、S型颈椎后凸、C型颈椎后凸、C2~C7整体曲度、C0~C2曲度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项韧带骨化、黄韧带骨化、横韧带骨化、齿突尖韧带骨化、DISH以及不同程度CDS的发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R型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颈椎曲度的变化, 与颅颈交界区曲度及CDS这一颅颈交界区韧带骨化发生相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