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E1B-55kDa基因缺陷型溶瘤腺病毒H101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及其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效价的缺陷型溶瘤腺病毒H101作用于结肠癌HCT-116、SW480和RKO细胞24、48和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随后,用效价为1.0×107 vp/mL的缺陷型溶瘤腺病毒H101处理HCT-116细胞72 h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同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CT-116细胞中腺病毒衣壳蛋白Hexon的表达情况,以及FCM法检测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不同效价(1.0×106和2.5×106 vp/mL)的缺陷型溶瘤腺病毒H101处理HCT-116细胞48 h后,通过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缺陷型溶瘤腺病毒H101对HCT-116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以及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对HCT-11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用HCT-116细胞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缺陷型溶瘤腺病毒H101,观察腺病毒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6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移植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陷型溶瘤腺病毒H101明显抑制HCT-116细胞的生长活力(P<0.05),且这种抑制作用呈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而SW480和RKO细胞,仅在缺陷型溶瘤腺病毒H101效价高(1.0×107 vp/mL)和作用时间长(72 h)时,对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均<0.05)。缺陷型溶瘤腺病毒H101(1.0×107 vp/mL)处理HCT-116细胞72 h后,HCT-116细胞失去正常形态,悬浮细胞数目增多,并出现细胞破裂导致膜内容物流出;HCT-116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明显降低(P<0.001);缺陷型溶瘤腺病毒H101感染后可上调HCT-116细胞中腺病毒衣壳蛋白Hexon的表达水平(P<0.001),证明缺陷型溶瘤腺病毒H101可在HCT-116细胞中有效表达。缺陷型溶瘤腺病毒H101抑制HCT-11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均<0.01),并将HCT-116细胞阻滞在S期(P<0.01)。缺陷型溶瘤腺病毒H101能明显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明显减小(P均<0.001),抑瘤率为92.28%。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缺陷型溶瘤腺病毒H101治疗组移植瘤组织中细胞坏死范围更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提示,缺陷型溶瘤腺病毒H101治疗组移植瘤中表达Ki-67和VEGF的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均<0.001),表明缺陷型溶瘤腺病毒H101具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结论:E1B-55kDa缺陷型溶瘤腺病毒H101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具有显著的体外和体内抗肿瘤作用,是一个潜在的抗肿瘤药物。

  • 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