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对海南省中西部3个不同模式猪场的蚊虫进行监测,了解其密度及活动规律,构建猪场蚊虫活动基础数据,为蚊虫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诱蚊灯法、动物帐诱法及猪诱停落法等方法进行蚊虫监测,利用Excel 2010和SPSS 26软件整理监测点蚊虫数,分析不同模式猪场蚊虫季节消长规律和农户自养猪场蚊虫昼夜活动规律,并统计传统猪场蚊虫停落指数,Pearsonχ2检验用于不同模式猪场蚊虫构成比分析。结果农户自养猪场、传统猪场及现代化猪场主要蚊虫种类均隶属于5属5种,蚊虫年平均密度依次为(4.79±4.32)、(15.31±16.51)和(15.16±11.20)只/(灯·h),优势蚊种均为三带喙库蚊,其占比分别为70.33%、89.64%和93.95%。3个猪场主要蚊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410.560,P<0.001)。蚊虫季节消长规律不一致,农户自养猪场、传统猪场及现代化猪场蚊虫季节消长规律依次呈单峰状、波浪式和双峰状,蚊虫活动高峰依次出现在10、11月及7和9月。农户自养猪场蚊虫昼夜活动规律基本为早晚双高峰,传统猪场蚊虫平均停落指数高达(154.50±30.71)只/(猪·h)。结论 3个不同模式猪场蚊密度均较高。不同模式猪场主要蚊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蚊虫季节消长各有规律,其防控工作需根据各类猪场蚊虫活动规律科学开展。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