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拔牙正畸模式下,成人牙弓形态变化的规律.方法 选40例拔牙正畸病例,分为G1组20例: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其中男13例,女7例,平均22岁;G2组20例:拔除四颗第二前磨牙,其中男8例,女12例,平均24岁.用模型测量观察矫治前后牙弓长度及尖牙区、前磨牙区和磨牙区宽度;用X线头影测量观察矫治前后切牙内收及磨牙前移的距离.对模型及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矢状向上,拔牙正畸后,G1组切牙内收幅度较G2组大[(3.70±2.41)mm和(2.85±0.32)mm,P=0.0433],G2组磨牙前移距离较G1组大[(2.45±0.53)mm和(3.96±0.40)mm,P=0.0124];两组间矫治前后牙弓长度改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横向上,拔牙正畸后,G1组尖牙区宽度增加,前磨牙及磨牙区宽度减小;G2组,尖牙及前磨牙区宽度增加,磨牙区宽度减小.其中,两组间矫治前后尖牙区宽度增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2组磨牙间宽度减少量较G1组大.结论 不同拔牙正畸模式可影响牙齿矢状向的位移并造成牙弓宽度改变的差异.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