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严谨的五、七言格律体在其奇数行尾韵声调都是仄声,倒数第二行的末尾字基本不押韵,而偶数行尾韵声调则基本都是平声,不是“仄仄平”就是“仄平平”,由此形成“仄→平”模式。这一模式的生成理据何在?千百年来无人就此提问,亦无从回答。追溯我国的乐律诗学传统,比勘会通佛经音乐化的梵呗、歌赞的外来影响,稽考沈约及其前后的乐律诗学论述,三者互参互证,可知这一模式更是一种作为杂合艺术的诗歌之音乐化的结果。作者力证诗律正是借助乐律才得以确立其理论规范,指出沈约一代通过音乐原理阐释格律诗理,致力追索并利用音乐与诗歌的契合点,以乐律驭诗律,以诗律应乐律,由此生成其影响广泛的乐律化格律诗学,使之成为踵武其后的理论家和诗人普遍遵从的准则。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