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鱼菜共生养殖模式对鱼体肠道菌群的影响,于2020年11月24日至2021年1月4日(计6周)在9个泡沫养殖箱中放养平均体质量(3.88±0.78)g的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12尾(对照组),再分别与株高(13.85±0.92)cm罗莎生菜(Lactuca sativa)(PL组)和株高(26.10±1.84)cm的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PI组)组成两种鱼菜共生系统,用16S r RNA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比分析各系统鱼体肠道的菌群,探究鱼菜共生养殖模式对鱼体肠道菌群的影响。每个鱼菜共生养殖箱的箱体边缘都固定等面积蔬菜浮床(覆盖面积占水体面积的35%),并在浮床底部覆盖纱布以避免鱼类啃食。结果表明,3种系统中麦穗鱼主要优势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主要优势属为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沉积物杆状菌属(Sediminibacterium)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两种鱼菜共生系统中沉积物杆状菌属丰度明显高于传统养殖系统;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仅见于传统养殖系统。聚类树与功能热图显示,两种鱼菜共生系统聚集为一支。微生物群落功能预测(PICRUSt2)表明,鱼菜共生模式对麦穗鱼的代谢、机体系统和环境信息加工等功能起到正向作用,其中麦穗鱼-水蕹菜共生系统优势更大。麦穗鱼在两种鱼菜共生系统中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传统养殖系统(P<0.05)。本研究认为,鱼菜共生模式可以改变麦穗鱼肠道菌群的结构,有利于维持麦穗鱼肠道健康,能够显著提高存活率。本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鱼菜共生系统鱼体肠道菌群提供理论参考。

  • 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