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的术后病理结果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探讨不同Siewert分型AEG患者手术切除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5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50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 研究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探讨第三站淋巴结清扫在贲门癌根治术中的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350例AEG患者共清扫淋巴结6 718个, 其中阳性淋巴结1 613个, 转移率为24.01%。Siewert Ⅰ型AEG淋巴结转移以胸部纵膈为主, 腹腔中第1、2、3、7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3.30%、20.16%、41.90%、20.87%, 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淋巴结;Siewert Ⅱ、Ⅲ型AEG淋巴结转移侧重于腹腔。研究结果显示:随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 周围淋巴结转移率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分化组和中高分化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3.1%和58.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瘤体直径≥4 cm时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站淋巴结转移率的高低与肿瘤的侵犯胃壁深度、肿瘤瘤体的最大径、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结论肿瘤瘤体最大径、浸润胃体深度及分化程度是影响AEG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AEG Ⅰ型患者在根治术中应彻底清扫纵膈及下段食管周围淋巴结, 腹部需重点清扫第1、2、3和7组淋巴结, 可根据探查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再决定是否清扫其他各组淋巴结;对于Ⅱ、Ⅲ型AEG患者, 当肿瘤侵犯胃壁全层、最长直径≥4 cm, 并且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时推荐行保脾的全胃切除并行D2淋巴结清扫术。
-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省肿瘤医院; 第二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