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语料库语言学中的行为全貌(BP)研究范式,本研究纳入MDS(多维尺度测量)分析法,对汉语中最为典型的“红”“白”“黑”三个颜色词动用形式的历时演变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三个词不同时期的全貌特征、典型义演变路径及其内在的认知机制和理据。研究表明,颜色词动用后表示“事物颜色变化的动态过程”(物理义)以及“人物某情感变化的心理过程”(情感义),且主要表达情感的消极义。根据语料统计,发展至今,动用“红”更倾向于与人及人体部位相连,表人物情感的动态变化;而动用“黑”“白”倾向于与具体事物相连,表事物颜色变化的动态过程;这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知有很大关系。颜色词动用的认知机制主要为转喻,其语义的“产生—拓展—固化”及再循环过程也是“范畴化与非范畴化”理论的有力阐释。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