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痰瘀互结”论治缺血性中风

作者:李志更; 岳利峰; 马培; 杨冬妹; 王京; 奚胜艳; 谭欣; 杨保林*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2023, 50(12): 55-57.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23.12.016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肥胖人群的加剧,中风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致残和致死类疾病,其中缺血性中风人群约占80%,更应引起高度关注。中医药防治中风有悠久的历史和优势。缺血性中风的病因主要涉及“风、火、痰、虚、瘀”,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包罗“气血虚损、阴虚阳衰、肝肾不足”等,而“标实”却离不开“痰瘀互结”,常因气机受阻,气血不畅,生痰致瘀,痰瘀互结,闭阻脑络,发为中风。“痰瘀互结”构成中风的高危病因、关键病机和干预核心。临床从“痰瘀互结”论治缺血性中风,在杨保林教授“调五脏养脑髓”的基础上,化痰通络,达到气机通畅、气血调和的状态,不管哪种类型的缺血性中风,都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应。今后需进一步关口前移,治未病,减少发病率、复发率,尽可能获益最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