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I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对比研究

作者:贺小平; 苗重昌*; 周莹; 王德华; 郭祥君; 王文婷; 何守华
来源: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9, 38(07): 1213-1218.
DOI:10.13437/j.cnki.jcr.2019.07.007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血清肿瘤标志物(MT)在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中的价值及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并首次接受化疗的患者,在治疗前一周内、治疗一周期及两周期后进行MRI-DWI扫描和MT检测,根据化疗三周期后肿瘤大小的变化分为有效组(16例)和无效组(24例)。应用方差分析法比较肺癌治疗前后ADC值及MT值的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对鳞癌和腺癌分组分析有效组和无效组指标值的变化情况,并对指标变化进行ROC曲线分析,同时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行ADC值与肿瘤标志物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一周期及两周期后ADC值逐渐上升,治疗前后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标志物值逐渐下降,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鳞癌组和腺癌组中,ADC值和癌胚抗原(CEA)化疗两周期后的变化在有效组和无效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NSE、Cyfra21-1化疗前后的变化在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鳞癌组ADC和CEA评价疗效的敏感性分别为88. 9%和77. 8%,特异性分别为86. 7%和88. 6%,腺癌组ADC和CEA评价疗效的敏感性分别为90. 0%和63. 5%,特异性分别为84. 6%和76. 4%,两组均以ADC变化诊断效能最高。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后ADC值的改变与肿瘤大小、NSE、Cyfra21-1变化存在负相关关系(r2=0. 120、0. 176、0. 149,P <0. 05),而ADC与CEA变化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P>0. 05)。结论 DWI和MT在评价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以ADC值变化的诊断效能更高,ADC和MT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单位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