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李陀、吴亮的网络之争凸显出二者共同的启蒙情怀及其分化。李陀的启蒙者姿态表现在其"立法者"的文学批评指向与不局限于学科内的广泛关注、凸显"对话"的文学批评文体与公共空间情怀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的反思"纯文学"、关注权力与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其启蒙姿态的保持与他80年代的处境及90年代以来的体制外身份有关,作为一个个案,李陀对可能的第三种批评不无启发。

  • 单位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