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建立C57/B6雄性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模型,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首先,将36只68周C57/B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缺血预处理组(Ipost组)。然后,利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Td T-mediated d 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染色、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方法,对比3组小鼠的心肌病理学改变、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梗死心肌边缘区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变化,以及肿瘤相关蛋白质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from chromosome 10,即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的编码产物)、自噬相关蛋白质LC3I/II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5-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I/R组心肌组织细胞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等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较Sham组明显,而Ipost组中的情况相比I/R组有明显改善;同时,Ipost组心肌凋亡率高于Sham组,但显著低于I/R组(P<0.01);Ipost组梗死心肌边缘区域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I/R组(P<0.01)。此外,缺血预处理后,PTEN的表达水平降低,AMPK磷酸化水平以及LC3I/II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增强。由此可见,缺血预处理可减轻I/R损伤,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肌水肿,对心肌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梗死心肌中PTEN表达下调、AMPK磷酸化水平增强、心肌细胞自噬增强和凋亡减少有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