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西藏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作者:朱挺兵; 胡飞飞; 龚进玲; 王旭歌; 陈康; 杜红春; 杨德国*; 吴兴兵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 2022, 29(02): 304-313.

摘要

为了解澜沧江西藏段鱼类群落现状,于2017—2019年对澜沧江西藏段干流及主要支流的鱼类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分析和评价了鱼类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结果显示,澜沧江西藏段现有鱼类2目5科(亚科) 13种,其中土著鱼类9种,外来鱼类4种;摄食生态类型包括杂食性(占比92.3%)和肉食性(占比7.7%)2种;栖息类型包括3种,其中底栖缓流性鱼类物种数比例最高,占61.5%;群落优势种为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澜沧裂腹鱼(Schizothorax lantsangensis)、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和前腹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anteroventris);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70~1.249、0.585~0.901和0.504~1.423。总体而言,澜沧江西藏段鱼类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但处于稳定状态,所有有历史记录的土著鱼类均采集到样本,所有外来鱼类均是首次记录。为保护澜沧江西藏段土著鱼类资源,建议加强土著鱼类栖息地保护和人工驯养繁育,并重视对外来鱼类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