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英国18世纪著名的婚恋题材小说家,简·奥斯丁以极为细腻的笔法刻画了同时代年轻女性的社会认知困境。在简·奥斯丁笔下,从《傲慢与偏见》到《诺桑觉寺》再到《劝导》,几乎所有女性人物在面临婚姻抉择时都会受到来自各方善意或恶意的劝导。其最后一部小说《劝导》更是直指这一现象,并以戏剧性的结局回应了关于是否应该听从他人对婚姻大事的劝导这一问题。从心智理论视角对该小说人物的心智关系进行剖析,可以发现简·奥斯丁作品中的"劝导"情节背后所蕴含的主题意义。可以说,"劝导"既是简·奥斯丁情感生涯的关键词也是贯穿其文学创作始终的一个重要"母题"。
-
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