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CT灌注图像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血栓长度进行评估,并探讨其对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结局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溶栓前行CT灌注检查提示急性大脑中动脉近端(M1)闭塞的患者,收集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通过CT灌注动态血管图像测量血栓近端与远端,定义为血栓长度,利用动脉闭塞病灶(AOL)量表评估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血栓长度与静脉溶栓后大脑中动脉再通及3个月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的相关性,并利用ROC曲线寻找血栓长度的最佳切点。结果:患者纳入分析56例,平均年龄(68.8±11.7)岁,男性、女性均28例(50.0%),发病至溶栓时间为(214.3±82.0)mi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位数为13(四分位距为8~17)。静脉溶栓24 h后血管再通患者共42例(75%),血栓平均长度为(9.0±4.7)mm;血管未再通患者共14例(25%),血栓平均长度为(10.0±5.4)mm。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栓长度能独立预测静脉溶栓24 h后大脑中动脉再通(OR=0.869;95%CI:0.764~0.987;P=0.031),且血栓长度11.3 mm是提示静脉溶栓后血管未再通的最佳切点(AUC=0.697,敏感度71.4%,特异度76.2%)。同时,血栓长度亦是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80;95%CI:1.023~1.362;P=0.023),且血栓长度9.9 mm是提示静脉溶栓后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的最佳切点(AUC=0.689,敏感度64.7%,特异度71.4%)。结论:CT灌注可以额外获得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血栓长度的信息,并且该血栓长度能有效预测静脉溶栓24 h后血管再通及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
-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