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应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检出率、人口学特点及其与HBV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病门诊接受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查的初始治疗慢性HBV感染患者2 689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肝硬度值进行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分级, 分析慢性HBV感染者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的检出率以及不同性别、年龄段和不同生理阶段的检出率差异, 并进一步对肝硬度值与HBV DNA拷贝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清白蛋白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 689例慢性HBV感染者中, 男性1 417例, 年龄46(34, 57)岁, 女性1 272例, 年龄45(33, 55)岁。1 382例(51.03%)患者发生不同程度肝纤维化, 其中显著性肝纤维化381例(14.20%), 进展期肝纤维化259例(9.60%)。男性总体肝纤维化检出率高于女性[60.78%(840/1 382)比39.22%(542/1 382), χ2=74.566, P<0.001];不同年龄组肝硬度值和肝纤维化检出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516、199.079, 均P<0.001);<60岁的男性患者肝硬度值[(9.41±4.49)kPa比(8.10±3.89)kPa, t=9.011, P<0.001]和肝纤维化检出率[61.59%(643/1 044)比38.41%(401/1 044), χ2=78.418, P<0.001]均高于同龄组女性, >60岁人群中, 男性与女性患者肝纤维化检出率[73.80%(200/271)比 71.71%(142/198), χ2=0.252, P>0.05]和显著性肝纤维化检出率[20.30%(55/271)比21.21%(42/198), χ2=0.059,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HBV感染者女性绝经前和围绝经期肝纤维化检出率低于同年龄段男性[50.20 %(332/661)比29.70%(188/633), χ2=56.683, P<0.001;64.50%(202/313)比52.20%(154/295), χ2=9.519, P=0.029], 而绝经后女性肝纤维化检出率与同龄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40%(220/336)比72.20%(319/441), χ2=5.822, P=0.061]。与绝经前相比, 女性绝经后肝纤维化检出率增加显著[38.40%(497/1 294)比67.50%(532/787), χ2=56.683, P=0.002]。HBV感染者的肝硬度值与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呈弱正相关(r=0.208、0.227、0.218, 均P<0.05)。结论在慢性HBV感染者中, 应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出肝纤维化的检出率较高, 肝硬度值及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 <80岁患者中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 女性绝经后检出率增高;肝硬度值与肝脏部分生化指标相关。
-
单位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