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消化道内镜下黏膜切除标本(ESD)病变测量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ESD切除的消化道黏膜标本45例,经过标准化固定、取材、制片及阅片后,利用写好的ESD专用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测量、绘制复原图,再与传统方法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采用旧方法和新方法测量病变大小,显示最小病变分别为1.2 mm,1.4 mm,最大病变分别为89.5 mm,100.6 mm,平均大小分别为14.46 mm,14.89 mm。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值平均为0.44 mm。利用一致性检验方法统计显示为一般一致性(Kappa系数为0.305)。阴性切缘用旧方法和新方法分别显示切缘距离最短0.2 mm和0.3 mm,最长11.5 mm和20.8 mm,平均距离分别为2.42 mm和2.79 mm,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差值平均为0.30 mm。一致性检验方法统计显示为中等一致性(Kappa系数0.541)。新方法和旧方法绘图时间最短分别需5 min,11 min,最长35 min,65 min,平均时间15.18 min,28.20 min。采用新方法较采用传统的计算方法手工画图平均节省时间10.83 min。结论:利用新的ESD测量及画图软件,能够达到和传统手工测量一样的精确度,并且操作更加简便,可以大大节省报告处理的时间,特别适用于对大标本以及复杂病变的测量及画图工作。

  • 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