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后扶贫时代,探究政府财政政策的作用效果及居民致贫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从总量和效率双重视角探究了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主观贫困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民生性财政支出的总量增加和效率提升均可以显著降低居民主观贫困的概率,并且民生性财政支出效率提升的减贫效应要大于总量增加的减贫效应。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民生性财政支出主要通过提高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以及健康水平等途径影响居民的主观贫困概率。分项结果表明,教育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具有较好的减贫效应,但是医疗卫生支出的减贫效应并不显著。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主观贫困的影响存在群体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民生性财政支出的减贫效应对女性居民以及高社会资本居民更为明显,并且民生性财政支出减贫效应在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得到了更好发挥。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