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哈佛大学建筑与艺术史系循序渐进的艺术史课程结构,设置了一种跨学科的文科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原境的解读能力。这对我国目前所提倡的新文科视域下跨学科中国艺术史的教学、研究以及课程设置等,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哈佛大学的“中国音画”课程,呈现了中国艺术史教学以及图像分析过程中所涉及的视觉策略、图像配置、声音效应和心理意象等。这提示我们在艺术史研究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视觉分析和心理意象相结合的观看之道,去关注作品中虚拟剧场的叙事效应,并探讨其如何引导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解读画面内容,从而产生某种内在的心理体验和认知体验。

  • 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