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动物模型造模要素,为提高造模成功率及评价受试药物有效性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以类风湿关节炎和动物模型为主题词,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2017年1月-2020年6月)相关期刊文献,收集实验动物种类、激发方式、致炎方法、检测指标等,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 2013、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对导入的检测指标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期刊文献274篇,其中使用最多的实验动物种类为雄性SD大鼠(69次,25.18%)和雄性Wistar大鼠(54次,19.71%);使用较多的致炎方法为CIA法(172次,62.77%)和AA法(82次,29.93%)等;使用较多的激发方式为尾根部皮下注射(71次,25.91%)和右后足跖皮内注射等(52次,18.98%)等;检测最多的指标为为足跖肿胀度(133次,17.48%)、关节炎评分指数(84次,11.04%)、血清中TNF-α水平(74次,9.72%)和关节组织病理(66次,8.67%)等。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造模时建议使用雄性SD大鼠或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尾根部皮下注射的方式致炎,用牛Ⅱ型胶原蛋白与弗氏不完全或完全佐剂1∶1混匀成的乳剂,每点0.1 m L致炎,可以提高模型的成功率。经过查阅近三年文献,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274篇。该文分析已有动物模型,为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的进一步完善、模型评价的规范化提出建议,提高动物模型与临床的吻合度,从模型动物选择、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类型,造模用药以及检测指标等方面总结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促进类风湿关节炎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