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树木茎干夜间水分活动机制,本文针对华北平原典型杨树人工林夜间液流和茎干充水的时空动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探究。该研究以雨养条件下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生长时期,利用热扩散法对茎干不同高度处液流速率进行连续监测,对土壤含水率以及气象因子进行同步测定,对比不同时期各高度夜间液流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雨季前,茎干0.35和1.3m处夜间液流占日总液流量的比例显著高于雨季后,而雨季后茎干7 m处夜间液流占比提高了49%。雨季前,茎干各高度处夜间液流速率同步性较高,且随茎干高度增加逐渐递减。雨季后,夜间用水主要来源由根系吸水转变为下部茎干储水,基部夜间液流速率降低66%,不同高度夜间液流的空间特征也发生变化。雨季前后, 4–7 m茎段为茎干充水的主要发生部位,平均日充水量达4.16 L,而1.3–4 m茎段充水量明显低于其他高度茎段,可能主要发挥输水功能。水汽压亏缺、温度和3m深土壤含水率对雨季前后各高度处夜间液流均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但这种驱动作用在雨季后明显减弱,且在不同高度间存在一定差异。该研究发现夜间液流和茎干充水在不同时期和不同茎干高度上的时空变异性,为优化华北杨树人工林昼夜水分循环和运动过程模拟提供科学支持。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