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针对黄淮海地区花期高温影响夏玉米安全生产的问题, 本研究以热敏感型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 以大田常温为对照(CK), 设置授粉期高温处理(HT), 研究授粉期高温胁迫对夏玉米植株形态、叶片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2021和2022年, HT处理的冠层最高温度超过40℃的天数分别为7 d和8 d, 高温处理期间冠层最高温度分别较CK高1.7~6.8℃和1.5~4.6℃。HT处理显著提高了夏玉米株高和穗位高, 对茎粗和绿叶面积无显著影响, 但延缓了生育后期叶片衰老, 成熟期的绿叶面积较CK高99.21%。高温处理期间, HT处理的玉米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显著升高(P<0.05), 叶片羧化效率、气孔限制值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P<0.05), 叶片净光合速率随处理温度而变化, 处理温度过高(一般>40℃时)则显著降低(P<0.05), 反之则显著升高(P<0.05)或无显著变化, 叶片整体光合性能下降。高温胁迫解除后, HT处理的叶片光合性能相关参数逐渐与CK趋于一致。经授粉期高温胁迫处理后, 玉米茎秆、叶片、苞叶、穗轴和单株干重分别降低6.17%、2.60%、7.64%、28.67%和7.27%, 其中穗轴干重降幅最大, 而雄穗和花丝干重分别增加6.90%和23.71%, 使得干物质向茎秆、叶片、雄穗、花丝等部位的分配比例增加, 而向穗轴的分配比例显著减少(P<0.05)。至成熟期, HT处理造成玉米籽粒和单株干重显著减少48.32%和16.71% (P<0.05), 而玉米茎秆和叶片干重显著增加35.01%和9.48% (P<0.05)。HT处理的结实率和穗粒数分别显著下降54.43%和53.19% (P<0.05), 百粒重显著提高10.13% (P<0.05), 但籽粒产量显著降低46.82% (P<0.05)。综上, 授粉期高温胁迫增强了玉米叶片气孔蒸腾, 增加了胞间CO2浓度, 降低了叶片羧化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导致植株整体光合性能下降, 制约了光合同化物积累及向穗部的转移分配, 导致结实率显著下降, 穗粒数显著减少, 制约了花后光合同化物从“源”(茎秆和叶片)向“库”(籽粒)的转运, 最终导致籽粒产量大幅下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