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明确湖南省洞庭湖区夏玉米最佳化控方式,以郑单958为材料,在高密度(90000株/hm2)条件下,比较研究化控剂种类(胺鲜·乙烯利,V1;国光抑灵,V2)、喷施部位(全株喷施,P1;叶片喷施,P2)、喷施时期(6叶展,C1;12叶展,C2;6叶展+12叶展,C3)对夏玉米产量构成与抗倒性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3因素中,仅喷施时期对产量有显著影响,产量呈现C1>C2>C3趋势,其中C1处理高于对照,C3处理显著低于C1和对照;化控剂种类与喷施时期互作、3因素互作对产量影响显著,C1V2P2、C2V2P2处理对提升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效果较好;各化控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株高和穗位高,降幅表现C3>C2>C1、P2>P1、V1>V2趋势,其中C2、C3处理较CK下降显著;茎粗表现为V1>V2、C2>C1>C3趋势,3因素互作对茎粗影响显著,吐丝期与成熟期茎粗整体以C2V1P1、C2V1P2处理较大;各化控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成熟期茎秆压断强度,C2V1P1与C2V2P2处理茎秆压断强度较大;喷施部位、喷施时期、化控剂种类与喷施部位互作对茎秆拉折力影响显著,拉折力以C2处理较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化学调控主要通过影响穗粒数影响夏玉米产量,株高与干物质积累量和实际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产量与抗倒性,本研究认为6叶展期叶面喷施国光抑灵(C1V2P2)与12叶展期叶面喷施国光抑灵(C2V2P2)是湖南省洞庭湖区夏玉米的适宜化控方式。
-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