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对音乐(作曲)理论属性功能和学术意义及其学术活动开展能效的考量,本文对音乐(作曲)理论的自洽属性、技术理论与分析理论、跨学科理论与本体理论间关系这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并展开讨论。笔者认为:相对完备并极具逻辑关联的系统性理论与其在实践中部分或碎片化被使用的现象,就自然地导致了理论自洽属性的形成;作曲技术理论的核心价值在于直接服务于音乐创作,并因此带有显著的实用性特征;而分析理论虽然要直面大量的实践文本,但它的最终目的绝不仅是通过分析来总结创作实践的技术语言,而是要透过这些实践例证来揭示其显见或隐含的理性思维和学术逻辑(链);跨学科理论则以自身宽阔的视野、多元的方法和包容的胸怀补足了音乐形式分析所缺失的若干部分,将音乐作品研究的学术活动置于自律与他律融合的学术平台上,将音乐作品的形式分析置于“超文本”的视阈内,在音乐分析中实现本体研究与音乐批评的有机融合。
-
单位上海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