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对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雯; 程兴; 胡传琛; 陆海鹏; 潘小玲; 邵慧军; 王建伟; 傅亚明; 孔慧梅; 陈红芳
来源:浙江医学, 2017, 39(18): 1553-1556.

摘要

目的观察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选择在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39例和非房颤组12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溶栓后7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d改良的Rankin量表(m RS)评分、颅内出血转化及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结果房颤组患者高龄(≥80岁)、颅内出血转化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房颤组(均P<0.01);但两组在症状性脑出血、90d预后良好(m RS评分01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院时NIHSS评分(OR=0.822,95%CI:0.7510.900,P<0.01)、肺部感染(OR=5.101,95%CI:1.73914.959,P<0.01)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90d预后良好存在相关性;年龄(OR=1.096,95%CI:1.0061.194,P<0.05)与颅内出血转化存在相关性;入院时NIHSS评分(OR=1.285,95%CI:1.0611.556,P<0.05)是90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心房颤动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90d预后良好、颅内出血转化、病死等均未见相关(均P>0.05)。结论心房颤动所致急性脑梗死的比例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房颤不是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良好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溶栓治疗仍能获益,同时不增加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

  • 单位
    神经内科; 金华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