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562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作者:钟文; 毛晨梅; 王梅*
来源:儿科药学杂志, 2018, 24(10): 39-42.
DOI:10.13407/j.cnki.jpp.1672-108X.2018.10.012

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5-2016年上报国家ADR监测系统的562例儿童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在562例儿童ADR中,男304例(54.1%),女258例(45.9%);13岁年龄组ADR发生率最高(47.0%);静脉滴注是引发ADR最主要的给药途径,共372例(66.2%);引发ADR最多的药品种类为抗感染药(44.8%),而抗感染药又以头孢菌素类为主(57.5%);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8.4%)。结论:给药途径、品种等多种因素与儿童ADR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需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给药途径、给药速度等,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 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