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孙氏家族从19世纪末叶起投资于民族资本工业并发展成为“通孚丰”财团,这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是鲜见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阜丰一边代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运华之“救济麦”,一边自营。它又与福新等厂组成“五厂公记”,为政府部门收购小麦,代磨面粉,还从收麦总数中分得3成自营。1948年由于政府限价,年利减少。此后,原料来源困难,开工严重不足。1949年春,阜丰将资金抽往香港,企业濒于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