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陆象山对《周易》的阐发包含义理、象数与实践工夫三个方面,而“本心”是贯穿三者的核心旨归。通过对晋、大壮、泰的解读,象山指出言《易》不能“泥于爻画名言之末”,《易》理的根据在于事与心,“心”实质上承载着“理”的展开。关于《周易》象数,象山认为天、地、人三才都内在于河图、洛书的结构之中,天之四气与地之四形皆以“人居其中,向明而立”为前提;相比于先天图的固化对称性,象山更注重对后天图流变性的揭示,“本心”的自作主宰是把握屡迁之道的关键。在对九卦之序的解读中,象山聚焦于“本心”工夫,“复,德之本”所揭示的复返“本心”是工夫的目的,其落脚点则在于履之“不处”而行、谦之“精神浑收聚于内”。由此,象山将“本心”贯穿于义理、象数与实践工夫,完善了心学易的理论结构。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