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与化控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与机采相关的农艺性状影响

作者:吴慧敏; 刘晓飞; 林远; 王思进; 赵晨; 戴佳庆; 陈媛; 张祥; 陈德华*
来源: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0, 41(02): 28-33.
DOI:10.16872/j.cnki.1671-4652.2020.02.005

摘要

以麦后直播特早熟品种国新早11-1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密度(7.5、9.0、10.5万株·hm-2)和生长调节剂棉太金(0、1 170、2 340 mL·hm-2),研究其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与机采相关的农艺性状影响。结果表明:在密度(9.0~10.5万株·hm-2)和棉太金用量1 170 mL·hm-2条件下,籽棉产量在3 551.25 kg·hm-2以上。在此条件下,群体现蕾主要集中于7月16日—7月31日,成铃主要集中于8月16日—9月20日。在株型方面,上述处理整个生育期均保持较为适宜的株高日增量,最适株高为84.5 cm;果枝始节位为5—6节位间;果枝始节位高度均在20 cm以上;果枝长度保持在17 cm左右;果节量能保持在360~375万个·hm-2之间。说明中高密度配合适宜棉太金化控能实现小麦后直播棉的集中现蕾、集中成铃与高产,并使得棉花株型达到机采要求。

  • 单位
    扬州大学;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