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最近,因为教学研究需要,我重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次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对比2017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我发现,它较之从前更全面、更系统,对整个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有了更具理论高度的表达。然而,在解读新课标高远理念、落实新课标卓越追求的过程中,出现了"层层放大"的现象,尤其是经过网络"剧场效应"的选择性传播,更形成了一种高高在上的气场,导致一些语文课的教学设计花样百出、叠床架屋,却丢失了日常教学的"烟火气"。这样的课,不要说对别人的指导意义,即便是执教者自己也只会偶尔刻意为之,价值几何?